新闻动态   News
搜索   Search
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

冬季更该排湿养气避免6大不良习惯

2019-12-30 11:18:09      点击:


 

 

以为夏季才有湿气吗?其实冬季的寒湿才是万病之源。湿气容易在寒冬悄悄钻进体内,不及时祛湿,长期堆积在体内,不利于人体健康。彭温雅医师以中医的观点,分析如何从饮食、运动和生活习惯下手,以加速身体器官排湿,促进体内循环。

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避免湿邪入体

 

大家常常忽略一件事,以为干燥的地区应该就不会有湿邪,或是缺水的季节,人体便不会受到湿邪侵犯,其实不然。

 

因为现代人饮食、作息及生活型态的改变,导致体内湿气无法排除,即使外湿不严重,还是有体内湿邪的问题。

 

「湿邪」,一直被视为引发疾病的关键。从特殊气候变化造成外湿,到体内水湿滞留,中医提到的湿病范围极广。

要真正除去体内湿气,还是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。中医建议透过运动、清淡饮食及避免湿邪,改善痰湿体质,帮助身体轻松去除浊重湿气,重新恢复神清气爽。

 

在冷气房运动 影响排湿

 

试试看从最简单的每日走一万步开始:跑步、健走、游泳、瑜伽、太极等,任何让身体有点喘又不会太喘,微微会流汗的运动,都可以活化气血循环,增强水湿代谢。

 

在室内冷气房里、湿度太高的地方运动,身体不容易排汗,此时建议可以适度地把门窗打开,让自然的空气流通,使皮肤与汗腺发挥调节体温的功能,身体才能正常排汗排湿。

 

一般骑脚踏车、滑步机、跑步机、快走等有氧运动,搭配锻练肌力的运动等,都有助于发汗、排湿。但如果是容易疲累的气虚体质,就要斟酌自己的身体状况,避免过度激烈的运动,才不会愈动愈累。

 

适时晒太阳存热 秋冬不受寒邪侵犯

 

其实夏天阳光的热力十分重要,可以帮助我们排除过往秋、冬、春三季所积累的寒湿,也可以让我们好好累积身体热气与阳气,预先为进入秋冬季节做准备,能够不怕冷、不受寒邪侵犯。这就是《黄帝内经》强调的「春夏养阳」,以及「冬病夏治」的原则。

 

饮食七分饱为宜、饮酒易生痰湿

 

油腻的食物不易消化,过量饮酒也容易引起肠胃不适、发炎;精致甜点及油炸食物,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,加重发炎反应;生冷食物、冰品或凉性蔬果,无限量食用也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。

 

酒,为水谷之物发酵酿造而成,中医认为,酒性温味辛,能散寒活血、通经活络,在寒冷季节或体力劳动后,喝几口酒,既可御寒又可促进循环。但酒性温,也容易生痰积热,因此痰湿体质者不宜多饮。

 

中医的「痰」有内外之分,外痰是呼吸道排出的痰,为「有形之痰」;内痰是指水液代谢过程不畅通而产生的废物,随气血运行流窜全身,位置不定,为「无形之痰」。

 

无形的痰与人体肺、脾、肾3个脏器的关系最为密切,可能引起许多疾病,中医认为「脾为生痰之源」、「肺为贮痰之器」,肺气如果壅塞,则痰液积聚;肺气如果通顺,则痰液消失。

痰湿积于肝脏,就容易造成脂肪肝;痰湿积于心脏,就容易引起胸闷气短;痰湿积于脾胃,就容易造成腹痛腹泻;痰湿积于肺脏,就容易引起咳嗽多痰;甚至痰湿若积于肾脏,男性容易夜尿,女性则容易有白带。

 

避免睡地板 衣服要全干再穿

 

日常生活中,最好减少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,避免直接睡地板,空气中的水分会下降,一般地板湿气重,入侵体内容易造成四肢酸痛,建议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;潮湿的下雨天避免淋雨,或穿潮湿未干的衣服,同时水分的摄取也要适量,如此对于湿重引起的水肿身材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
 

生活习惯,容易导致体内累积湿气,应尽量避免:

 

 

排湿防寒-生姜肉桂茶

 

 

▋材料

 

肉桂20g

 

5

 

荳蔻1

 

八角茴香1

 

冰糖〔后下〕适量

 

500cc

 

▋作法

 

1. 全部材料略为冲洗。

 

2. 煮沸清水,放入所有材料,先以大火煮10分钟,再转小火煮10分钟,加入冰糖,温服。

 

保健作用

 

肉桂具有调节自律神经、促进血液循环及改善手脚冰冷的作用,富含铁质;姜富含姜黄素,可以促进胆汁分泌,帮助消化,富含姜辣素,可以促进食欲、提升免疫力;荳蔻主要目的是杀菌、预防口臭、提升免疫力;八角茴香则是增添香气。诸方合用,可以帮助在冬天提升体能,帮助排湿防寒。